氣候變化是當今時代的最大挑戰之一。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實施以
碳強度控制為主、
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截至目前,全國多地已經公布了各自的“雙碳”工作綱領性文件。其中,碳排放峰值預測成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將對今后各地的經濟社會低碳綠色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社科基金叢書《新常態下中國碳排放峰值預測及
減排對策研究》作者、華北
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偉與碩士生導師盧燦表示,碳排放峰值預測不是目的,預測是為了決策。李偉說,碳排放達峰是中國能源變革的關鍵節點,是低碳綠色發展的標志性轉折,是中國經濟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會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深遠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李偉進一步闡釋說,我國雖然明確了峰值目標,但并沒有給出碳排放達峰時的具體峰值水平區間?;诓煌l展情景對中國碳排放峰值進行預測,主要意義是預測分析在各種可能情況下,中國碳排放何時達峰以及峰值量是多少。從區域和行業視角預測最有可能的達峰時間和達峰量,為科學合理制定減排
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
對此,盧燦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對中國整體和不同行業預測出現的各種可能情況進行綜合影響分析,研究評估每種可能情況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綜合影響;二是由于不同區域和行業的資源稟賦以及技術水平等因素存在差異,碳達峰時間和峰值量也存在差異,需要正視這些差異并從宏觀層面系統考量;三是通過預測以及對預測結果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目的是探究一條社會減排成本最小的達峰路徑,以及實現該路徑所需的各項政策支持。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日前發布2021財年ESG(環境、社會、治理)報告《我們的影響力計劃》稱,過去一年,畢馬威通過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采購100%可再生電力,并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上一年減少8.2%。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表示,在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中國做出了不懈努力——減少城市空氣污染,對可再生能源領域加大投資,立下“雙碳”目標等一系列舉措,彰顯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