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目標的確立,近兩年來,各大車企紛紛開啟低碳化轉型。
6月23日,寶馬集團在沈陽的第三座整車工廠華晨寶馬里達(Lydia)工廠(下稱“里達工廠”)開業。據了解,里達工廠位于沈陽市鐵西區,占地290萬平方米,最高可實現100%的電動車生產能力,寶馬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全新BMW i3已經在這里投產。值得注意的是,里達工廠總投資達150億元人民幣,是寶馬在中國最大的單項投資。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電動化戰略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里達工廠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div>
近年來,隨著
政策的不斷推進以及技術、
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呈快速增長的態勢。一方面,非限購地區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強,市場滲透率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也在不斷迭代,續航、智能化等痛點也在逐步改善,這些都有利于新能源車發展。不過,在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在生產端減少碳排放也成為了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在2022年集團財報會上,寶馬提出了生產網絡全新標準—BMW iFACTORY.據介紹,BMW iFACTORY戰略代表了寶馬的生產戰略愿景:精益、綠色、數字化。精益,即效率、精確和高度靈活性,以及將不同驅動技術和車輛架構集成到生產中的能力,這已成為實現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诖?,寶馬也對今后的生產制定了目標,計劃到2030年,單車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80%。
華晨寶馬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表示:“為了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寶馬也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概念。據了解,寶馬沈陽生產基地配備了2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太陽能電池板每年可生產44000兆瓦時的
電力,可支撐9000個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這也使整個寶馬沈陽生產基地都可使用100%可再生電力。據悉,里達工廠也將在未來幾年擴建120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div>
里達工廠在加速綠色轉型的同時,也促使沈陽生產基地的年產能增至83萬輛,以應對電動化轉型戰略的推進。截至目前,寶馬已經在中國推出了5款純電動車型,包括不久前國產的BMW i3和在中國亮相的BMW i7.而根據寶馬集團的規劃,到2023年,寶馬集團將在中國提供約13款純電動車型。此外,即將于2025年全球亮相的寶馬“新世代”系列先鋒車型也將在里達工廠生產。
全產業鏈布局綠色生態成車企共識
從寶馬的整體布局可以看出,想要切實可靠的發展電動化戰略,除了要在產品端下功夫外,生產端的持續減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整體轉型,采用智能技術的綠色工廠成為了大部分車企的選擇。但很多傳統車企在之前主要推動燃油車發展,工廠并不具備智能化
減排設施,因此,傳統車企開始建設新工廠,同時對現有工廠進行技術改造。
以廣汽豐田為例,該品牌自2004年成立以來就開始貫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發展道路,將低碳經濟的理念和嚴格的環保標準從生產、銷售,延伸至零部件供應的全產業鏈,從能源及碳排放管理、大氣污染物管理、水資源管理和廢棄物管理四個要點入手,打造“綠色工廠”。而隨著新生產線等光伏項目投產并網后,預計每年發電量達81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萬噸。據統計,廣汽豐田2020年開展158項
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累計節能已經達937噸標準煤,累計環??偼度氤^10億元。
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新建的MEB工廠也在節能減碳方面做了很多應對措施。據了解,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和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通過分布式光伏、直購電、可再生電力證書等方式已經實現了100%采用可再生電力。與此同時,這兩家工廠還具備熱電聯供、余熱回收、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術、揮發性有機物凈化系統等技術。
在特斯拉超級工廠,廢物回收利用是一大亮點。材料回收利用系統下,特斯拉實現了92%的電池原材料金屬再利用和96%的制造廢棄物回收。而除了上述企業外,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廣州花都工廠、奇瑞路虎捷豹常熟生產基地等生產工廠都在通過智能化和節能環保來提高減排力度。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表示:“全球對‘
碳中和’目標的追求,意味著傳統的工業時代即將落幕,也意味著綠色發展方式的來臨,這將給整車企業提供不可小覷的機遇?!?/div>
在大環境的助推下,減碳、低碳乃至零碳的展路線已經成為車企們發展的必要方向,而對于車企而言,這只一個革命開始。中國一汽車戰略管理部總經理柳長慶表示:“車企應該在碳中和目標下,找到產業政策、產品結構和企業收益的平衡點,漸進式推動汽車產業的
節能減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