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周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舉行。本次活動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駐東盟使團、東南亞國家聯盟秘書處支持,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辦,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資源研究所、樂施會協辦。
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巡視員孫雪峰、中國駐東盟使團公使銜參贊謝海霞、東盟氣候變
化工作組主席Sum Thy、柬埔寨環境部
政策與戰略總局副局長Heng Chanthoeun、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潘家華分別就全球熱點環境
問題和中國—東盟
碳中和合作前景等議題做了主旨發言。
孫雪峰巡視員介紹了中國生態環境管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成果,并就中國與東盟生態環境合作提出建議和意見:一是通過雙方在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領域合作,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和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協調對接;二是通過中國—東盟沿海城市減塑行動、區域紅樹林保護合作等務實活動,落實好《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和行動框架2021—2025》;三是探討東亞區域環境相關合作機制間的協同,提高合作效率。
謝海霞公參表示,中國—東盟在生態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成效不斷顯現。2022年是中國—東盟關系提質升級的開局之年,建議一是加強戰略對接,凝聚合作共識。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與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對接,落實好《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愿景》和《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和行動框架2021-2025》;二是聚焦疫后復蘇,深挖合作潛力。加強循環經濟、清潔能源、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和韌性城市等領域合作;三是加強經驗交流,提升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政策對話、經驗分享和產業合作。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與東盟共商綠色低碳轉型之策,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Sum Thy主席表示,長久以來,中國與東盟在生態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一直都是重要合作伙伴。目前,東盟各國都在積極推動二氧化碳
減排,希望能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達成。
Heng Chanthoeun副局長表示,柬埔寨王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實施了多項措施,氣候適應也已被納入國家政策框架體系。中國與柬埔寨氣候適應合作將有利于推動柬埔寨氣候適應措施的實施。
李永紅副主任總結了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主題年啟動以來中心所取得的合作成果,并就2022年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加強高層對話和交流,舉辦高級別對話和能力建設合作活動,為深入開展合作提供更多推動力;二是圍繞區域旗艦合作項目,繼續深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能力建設領域的務實合作;三是結合全球熱點問題,推動多方參與,擴大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影響。
潘家華學部委員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與東盟在碳中和領域的合作具有巨大合作空間和
市場潛力。東盟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潛力巨大,零碳能源生產側、終端需求側和儲能設備等方面將是重要合作領域。
本次活動周旨在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國家領導人指示精神,圍繞《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和行動框架2021—2025》,凝聚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生態體系可持續管理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合作共識,推動相關務實合作落地。
來自生態環境部及地方政府、東盟國家氣候與環境部門、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代表400余人參加會議。合作周期間,中心舉辦了中國—東盟氣候適應城市與低碳發展圓桌對話、區域行動:探索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東盟沿海城市減塑政策與行業對話等專題圓桌會議。